临沂市罗庄经济开发区作为轻量化铝基产业链发展的主阵地,创新构建“党建链+产业链+服务链”融合模式,通过铝基产业链党委统筹、资源协同、项目攻坚三大机制,推动再生铝循环利用与高端制造集群发展。通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以“党建链”引领“产业链”深度融合再生铝资源循环利用与高端装备制造,2024年全区25家铝基产业完成产值84.3亿元,成为“振兴罗庄、重回千亿”的核心引擎,实现了从传统铝业到轻量化、高强韧铝基新材料的升级跨越。
一、开发区主导组织体系:打造“链上党委”主阵地
(一)建强组织体系,实现“链式覆盖”
由罗庄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牵头成立铝基产业链党委,创新链上企业党支部、项目攻坚党小组两个党建服务体系,覆盖龙头企业豪门铝业、利信新材料、金马再生铝、罗开众铖等20余家企业,实现党组织在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等环节的全渗透引领,激发生产建设团队活力。例如,罗开众铖新能源汽车零配件项目,产业链党委成立临时党小组,由褚墩镇党委书记包抓,推动该项目“签约-投产”全过程仅用了180天,入选临沂市2024年度“十大好项目”。
(二)深化联建共建,凝聚“链式合力”
建立由开发区党工委牵头,链主企业、关键配套企业、科研院所、行业协会党组织共同参与的“铝基产业链党建联盟”。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、签订共建协议、共享党建资源,打破企业间壁垒,推动技术共享、平台互补与问题联解,构建起“组织联建、活动联办、资源联享、发展联谋”的工作格局,2024年累计协调解决用地审批、环评、融资等问题150余项。例如,针对利信新材料产业园扩产需求,联盟协调自然资源局完成112亩闲置用地盘活,同步对接邮储银行发放“铝业专项贷”5000万元。
(三)强化政治引领,把稳“链式航向”
产业链党组织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,定期组织政策解读会,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部署,引导链上企业深刻把握轻量化铝基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要求,将国家绿色制造、新质生产力等战略部署转化为企业行动指南,引导豪门铝业等企业从建筑型材转向轻量化新能源汽车铝材,工业型材产能占比达70%,实现了新旧产能的无缝转换。
二、开发区赋能载体创新:构建“红链服务”主平台
(一)搭建党员攻坚“主战场”
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、重大项目落地、生产工艺升级等难点堵点,在链上广泛设立“党员突击队”、“党员责任区”、“党员示范岗”。引导党员骨干在急难险重任务中亮身份、作表率、打头阵。例如,山东利信新材料有限公司党员技术团队成功攻克某高端铝合金3D打印新能源汽车配件国产化难题,打破国外垄断。
(二)打造人才集聚“强磁场”
发挥党组织“聚才引智”优势,将产业链党建与人才工作深度融合。依托党建联盟平台,建立铝基产业人才库,组织“红色工匠”评选、技能比武大赛等活动,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。推动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党组织结对,共建产学研用平台和实训基地,定向培养、精准引进产业链亟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。例如,罗开众铖联合上海交大共享全球唯一高纯铝提纯技术(99.9999%纯度);豪门铝业依托中南大学攻克特斯拉防撞梁材料技术,成为配件供应商。
(三)激发创新协同“新动能”
开发区党工委组织“红色帮办”行动,协调发改、工信等部门党员骨干成立“红色帮帮团”,为链上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代办服务,推动建立“需求由企业提出、创新由党员引领、资源由联盟整合”的协同创新机制,加速创新成果在链内转化应用。目前,罗庄区铝基产业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2家,其中省级3家、市级9家。
三、开发区攻坚项目落地:锻造“链式集群”主引擎
(一)循环经济集群突破
罗庄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将再生铝产业作为铝基产业链发展的战略支点,构建了完整的绿色循环产业链条。在中上游产业链,全区再生铝产能达102万吨,占临沂市总产能的70.3%,形成以金马30万吨再生铝、利信30万吨再生铝、江泉20万吨、必胜12万吨、深蓝10万吨再生铝等项目为支撑的再生铝产业集群。这一产能规模不仅奠定了罗庄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地位,更成为吸引下游高端制造项目落地的关键优势。在下游产业链,开发区规划5000亩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集群,以中游产业为基座,构建“再生铝—压铸—零部件—整车”全链条,已招引落地包括罗开宏海新能源汽车在内的6个铝产业链下游项目,形成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制造为核心的轻量化铝基产业集群,招引集群化效果凸显。
(二)链上项目“书记包抓”
开发区聚焦轻量化铝基新材料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,落实区委、区政府“链长+指挥部”工作机制,实施党工委书记为总指挥包抓链主,班子成员包抓“七条工作专线”的工作保障模式,即党建保障专线、项目推进专线、运行保障专线、招商引资专线、园区建设专线、底线安全专线、规划建设专线,将党的领导贯穿于项目招引、建设、服务的全链条、各环节,为链上项目落地生根、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,有效推动了产业链的聚变升级。在瑞德利等延链项目上,党工委书记常态化深入项目现场办公,组织“项目会诊”“现场会商”,针对项目用地保障、环评能评、基础配套、融资需求等“卡脖子”问题,采取“一事一议”“特事特办”方式,高位协调资源予以优先解决。目前,已有瑞德利、天环新材料、绿临新能源、旗悦新风系统智能制造、通佳轮毂等5个项目入园落地,总投资达54.5亿元。
(三)创新赋能迈上高端
罗庄区铝基产业链的转型升级,核心动力源自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和产学研协同机制的系统构建。全区建立“科技型初创企业—科技型中小企业—高新技术企业—科技领军企业”梯次培育体系,铝基产业领域已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、高新技术企业10家,长期与山东大学、中南大学、青岛理工大学、哈尔滨理工等高校建立合作机制,承担科技计划项目9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,省级项目5项,市级项目3项。截至2024年底,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总研发投入3.32亿元,销售收入达79.04亿元,研发投入占比达4.2%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9.88亿元,占园区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2.68%。例如,罗开宏海项目采取“科创飞地”模式,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研发协议,共享免热处理合金技术研发成果,独享全球唯一的3D打印增材高纯铝提纯技术(纯度99.9999%);豪门铝业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亿元,与山东大学、江苏大学、中南大学等高校合作,其实验室被认定为“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”“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,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。
通过系统推进“链上党建”工程,罗庄区铝基产业链呈现显著变化,组织力有效转化为凝聚力,企业间信任度增强,协同意识显著提高,从“单打独斗”走向“抱团发展”;党员先锋力转化为创新力,一批技术瓶颈得以突破,高端产品占比提升,产业链价值向中高端迈进;服务力转化为竞争力,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要素保障更加有力,重大项目加速落地,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;
引领力转化为发展力,铝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,结构不断优化,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和贡献度显著增强。
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轻量化铝基产业链发展的探索实践,不断优化组织设置、创新活动载体、提升服务效能,以高质量党建点燃铝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“红色引擎”,为构建具有完整性、先进性、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大罗庄力量。